產能過剩一直是中國鋼鐵業(yè)的痼疾,也令很多國內鋼廠徘徊在盈虧線旁,但這并不能成為外資鋼企進軍中國的障礙.5月底,日本第四大鋼鐵企業(yè)神戶制鋼在滬宣布全資子公司--神鋼投資正式開業(yè),負責管理并推進集團在中國的各項業(yè)務.
神戶制鋼并不是第一家涉足中國市場的外資鋼企.包括日本第一大鋼企新日鐵.全球第一大鋼企安賽樂米塔爾在內的業(yè)界巨頭,均已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中國的鋼鐵生產和銷售環(huán)節(jié).一些后起之秀對中國市場也非常感興趣,有消息稱,印度塔塔鋼鐵有意加大對中國的投資.
這些外資鋼企進軍中國,首先是瞄準了中國的龐大市場.神鋼投資董事長川崎博也表示,集團規(guī)劃未來5到10年實現(xiàn)營業(yè)額3萬億日元(合人民幣2380億元),其中以新興經濟體為中心的海外市場要貢獻50%的份額.而中國區(qū)域是海外市場的重心,未來營業(yè)額將在目前2600億日元(合人民幣206億元)的基礎上再翻一番.
神鋼之所以如此有信心,也不無道理:雖然中國鋼鐵業(yè)整體過剩,某些細分品種卻呈現(xiàn)短缺.今年1到4月,我國進口鋼材555萬噸.按此趨勢下去,全年就是1500萬噸--這不是一個小數(shù)字,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國日本的年粗鋼產量也只有1億噸左右.
在中國進口的鋼材中,大部分為高技術含量.高附加值的品種,如冷軋薄板.電工鋼等.短時期內,中國鋼廠尚沒有能力替代這些進口產品.如在日本大地震發(fā)生后,華南的三家日系汽車廠商一度出現(xiàn)汽車板供應告急的現(xiàn)象.
事實上,在某些品種上,外資鋼企不但不害怕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,還歡迎國內鋼廠來競爭.如不銹鋼巨頭芬蘭奧托昆普早先在中國推出雙相不銹鋼產品時,公司首席執(zhí)行官蘭特寧告訴記者,雙相不銹鋼可廣泛用于核電設備和污水處理等新興產業(yè),市場前景廣闊.但由于該產品本身屬于新材料,"需要有更多的企業(yè)參與研發(fā)和競爭,才能為其市場推廣創(chuàng)造良好環(huán)境.
此外,外資鋼企在中國的布局策略,也可為困境中的國內鋼廠提供一定借鑒.如神戶制鋼不但賣鋼材,還賣鋼材的下游產品機械裝備.兩者在其銷售收入中的占比分別達到44%和33%,可謂平分秋色.德國鋼鐵巨頭蒂森克虜伯也是如此,對中國用戶來說,蒂森克虜伯的電梯遠比其鋼材有名.
值得注意的是,外資鋼企的多元化,基本是沿著產業(yè)鏈上下延伸.而反觀國內一些鋼企的多元化,卻有些脫離主業(yè),比如賣紅酒.這也許能夠賺到一定利潤,但長久看對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并無益處
|